李世民,在歷史上,軍神一樣的存在,是真的么?
那能有假?請看
成吉思汗說:「欲安邦定國者,必悉唐宗兵法。」
連天之驕子也發出這樣的衷心感嘆!可見,李世民的卓絕軍功有多耀眼奪目!
到底李世民都做了啥,讓後世子孫念念不忘?
對外,破突厥、擊吐谷渾、滅高昌、焉香、龜茲等西域等國。
對內,淺水原之戰,摧毀薛舉父子領導的隴東集團。
晉陽大戰打垮劉武周,虎牢之戰,擊潰竇建德,平定劉黑闥叛亂。
這就是有史料記載的李世民的戰績。
為啥這麼厲害?除了天賦異稟外,基本的原因是這樣的:李世民常閱讀兵書,以史為鑒,少從軍旅,足智多謀。在歷次戰爭中,歷經錘鍊,成就雄才大略。
其實,縱觀他歷次成功的戰役,有兩大特點,一個是死守,另一個就是快攻,他自己總結:「兵法尚權,權在於速。」
戰功卓著,那是肯定的,能不能到軍神地步呢?真未必,歷史其實給他神話了。
那咱們就來探究一下,為啥誇大了呢?
回到李世民,他這個人一生非常積極主動,一旦確立目標,就分解動作,勇猛精進。
這個性格特質,給他帶來特別大的好處,尤其在戰場上,影響士氣上。
他在戰場上最大的特點,就是親自衝鋒陷陣,那可是冷兵器時代,刀劍可不長眼睛,一個冷箭可能都要了你的命,你想想那是遙遠的唐代,貴為親王,能衝鋒陷陣?
他的傳奇,他的戰功,很大一部分就起源於這一點。
李世民,經常打仗的時候,他領著幾十個人小突擊隊,騎著馬,就直接殺到敵人的大隊人馬當中,一陣來回砍殺。
這簡直就是一個沒長腦子的人乾的,生命隨時會被一個暗箭終結,沒有過硬的本領,怎麼會活著出來?
但是一旦活著回來,就會有兩個神奇的效應,一個就是獲取第一手資料,這可了不得。
因為,古代打仗非常缺乏知己知彼的,《孫子兵法》說得挺好,知己知彼,其實雙方的信息都是非常模糊的,相當於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搏殺。
這時候,李世民帶領人殺進去,親身抓取了第一手的信息,而敵方的主帥完全無感,這是戰爭取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,他以後,再做決定,那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,最後,才能百戰不殆。
第二個效應,是鼓舞士氣。古代打仗有一句話,叫韓信帶兵多多益善,千萬別以為人多就能打贏仗?絕不是。
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,沒有電報、沒有電話,沒有傳真,送個信息,不是跑步,就是騎馬,幾十萬人,調度起來,真難!調度不好,反而成為烏合之眾。
為啥古代經常會出現以少勝多的戰役?這跟當時的各種通訊設施缺乏有很大的關係。
李世民親上戰陣,這個榜樣的力量激發的戰鬥力,是不可估量的,所以李世民能打勝仗。
咱們就聊聊那場著名的戰役,洛陽之戰。
我們就會知道軍神的神話到底是怎麼創造出來的。
當時,有三股勢力,一個就是李唐王朝,然後在河南一帶呢,有個國家,叫鄭國,它的皇帝叫王世充;河北有個國家,叫夏國,它的皇帝叫竇建德。
皇帝只能有一個,所以三國必有一場決戰。
李唐王朝派李世民出兵征討這兩個國家,李世民帶兵出關去攻打王世充。
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,上來就帶領幾十匹人馬就殺入了對方的千軍萬馬,然後殺了一個對穿,然後一邊殺一邊逃,往回逃。
王世充帶人追,結果追進了埋伏圈,一戰打敗。
王世充手下的人,看李世民敢孤身犯險,心裡發毛,很多人投降了。
王世充退守洛陽城,洛陽城固守難攻,李世民也只能圍而不打,兩人就杠上了。
大半年時間過去了,實在熬不住了,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救。
竇建德覺得雙方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,時機已到,帶領十萬生力軍直撲洛陽而來。
這就給李世民出了個難題:他只有八萬人,現在面對十萬救兵,還有一個洛陽城,裡面的城都餓極了,必須守住。
李世民不按套路出牌的老毛病又犯了,他帶兵跑到虎牢關,就是洛陽城邊的一個關口,去對陣竇建德十萬兵馬的時候,他帶多少人?三千五百個騎兵!你沒聽錯,三千五飢餓的士兵,對陣十萬虎狼之師,有沒有搞錯?
李世民先組織一個突擊隊,幾十匹人馬,他第一個衝進去,像現在黑老大一樣,身先士卒,殺入敵營,又是一個來回,真把竇建德的部隊嚇傻了,把竇建德的士氣給打擊一遍,幾天之內不敢輕舉妄動,然後李世民組織所有的力量,一次性地衝鋒,解決戰鬥。
竇建德十萬人馬,一次衝鋒,立即崩潰,竇建德被生擒活捉,然後,王世充投降,李世民一次性地解決北方兩大敵對勢力,同時解決掉。
好了,說到這裡,整個戰役就結束了。相信你也能看出來了,他的打法其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,就是身先士卒,敢於冒險。就是在首先是判斷力,其次是對軍隊組織的掌握力,第三是衝鋒的戰鬥力。
李世民是個人性大師,他摸透了人性,他知道士氣的重要,在當時的條件下,他非常懂得,他沖入敵陣這種效應,對敵軍將帥的心理是毀滅性的打擊,而這種打擊造成的恐懼在戰場上會蔓延,最終部隊癱瘓,投降。
這才是他取得勝利的根本秘訣。
這也是我們在多年以後,重讀他的歷史,發現的秘密。
一切都過去了,一切都不重要了,重要的透過歷史迷霧,是我們怎樣才能發現事實的真相。
打破李世民「軍神」神話 這樣讀歷史,你不再迷信盲從
李世民,在歷史上,軍神一樣的存在,是真的么?
那能有假?請看
成吉思汗說:「欲安邦定國者,必悉唐宗兵法。」
連天之驕子也發出這樣的衷心感嘆!可見,李世民的卓絕軍功有多耀眼奪目!
到底李世民都做了啥,讓後世子孫念念不忘?
對外,破突厥、擊吐谷渾、滅高昌、焉香、龜茲等西域等國。
對內,淺水原之戰,摧毀薛舉父子領導的隴東集團。
晉陽大戰打垮劉武周,虎牢之戰,擊潰竇建德,平定劉黑闥叛亂。
這就是有史料記載的李世民的戰績。
為啥這麼厲害?除了天賦異稟外,基本的原因是這樣的:李世民常閱讀兵書,以史為鑒,少從軍旅,足智多謀。在歷次戰爭中,歷經錘鍊,成就雄才大略。
其實,縱觀他歷次成功的戰役,有兩大特點,一個是死守,另一個就是快攻,他自己總結:「兵法尚權,權在於速。」
戰功卓著,那是肯定的,能不能到軍神地步呢?真未必,歷史其實給他神話了。
那咱們就來探究一下,為啥誇大了呢?
回到李世民,他這個人一生非常積極主動,一旦確立目標,就分解動作,勇猛精進。
這個性格特質,給他帶來特別大的好處,尤其在戰場上,影響士氣上。
他在戰場上最大的特點,就是親自衝鋒陷陣,那可是冷兵器時代,刀劍可不長眼睛,一個冷箭可能都要了你的命,你想想那是遙遠的唐代,貴為親王,能衝鋒陷陣?
他的傳奇,他的戰功,很大一部分就起源於這一點。
李世民,經常打仗的時候,他領著幾十個人小突擊隊,騎著馬,就直接殺到敵人的大隊人馬當中,一陣來回砍殺。
這簡直就是一個沒長腦子的人乾的,生命隨時會被一個暗箭終結,沒有過硬的本領,怎麼會活著出來?
但是一旦活著回來,就會有兩個神奇的效應,一個就是獲取第一手資料,這可了不得。
因為,古代打仗非常缺乏知己知彼的,《孫子兵法》說得挺好,知己知彼,其實雙方的信息都是非常模糊的,相當於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搏殺。
這時候,李世民帶領人殺進去,親身抓取了第一手的信息,而敵方的主帥完全無感,這是戰爭取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,他以後,再做決定,那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,最後,才能百戰不殆。
第二個效應,是鼓舞士氣。古代打仗有一句話,叫韓信帶兵多多益善,千萬別以為人多就能打贏仗?絕不是。
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,沒有電報、沒有電話,沒有傳真,送個信息,不是跑步,就是騎馬,幾十萬人,調度起來,真難!調度不好,反而成為烏合之眾。
為啥古代經常會出現以少勝多的戰役?這跟當時的各種通訊設施缺乏有很大的關係。
李世民親上戰陣,這個榜樣的力量激發的戰鬥力,是不可估量的,所以李世民能打勝仗。
咱們就聊聊那場著名的戰役,洛陽之戰。
我們就會知道軍神的神話到底是怎麼創造出來的。
當時,有三股勢力,一個就是李唐王朝,然後在河南一帶呢,有個國家,叫鄭國,它的皇帝叫王世充;河北有個國家,叫夏國,它的皇帝叫竇建德。
皇帝只能有一個,所以三國必有一場決戰。
李唐王朝派李世民出兵征討這兩個國家,李世民帶兵出關去攻打王世充。
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,上來就帶領幾十匹人馬就殺入了對方的千軍萬馬,然後殺了一個對穿,然後一邊殺一邊逃,往回逃。
王世充帶人追,結果追進了埋伏圈,一戰打敗。
王世充手下的人,看李世民敢孤身犯險,心裡發毛,很多人投降了。
王世充退守洛陽城,洛陽城固守難攻,李世民也只能圍而不打,兩人就杠上了。
大半年時間過去了,實在熬不住了,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救。
竇建德覺得雙方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,時機已到,帶領十萬生力軍直撲洛陽而來。
這就給李世民出了個難題:他只有八萬人,現在面對十萬救兵,還有一個洛陽城,裡面的城都餓極了,必須守住。
李世民不按套路出牌的老毛病又犯了,他帶兵跑到虎牢關,就是洛陽城邊的一個關口,去對陣竇建德十萬兵馬的時候,他帶多少人?三千五百個騎兵!你沒聽錯,三千五飢餓的士兵,對陣十萬虎狼之師,有沒有搞錯?
李世民先組織一個突擊隊,幾十匹人馬,他第一個衝進去,像現在黑老大一樣,身先士卒,殺入敵營,又是一個來回,真把竇建德的部隊嚇傻了,把竇建德的士氣給打擊一遍,幾天之內不敢輕舉妄動,然後李世民組織所有的力量,一次性地衝鋒,解決戰鬥。
竇建德十萬人馬,一次衝鋒,立即崩潰,竇建德被生擒活捉,然後,王世充投降,李世民一次性地解決北方兩大敵對勢力,同時解決掉。
好了,說到這裡,整個戰役就結束了。相信你也能看出來了,他的打法其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,就是身先士卒,敢於冒險。就是在首先是判斷力,其次是對軍隊組織的掌握力,第三是衝鋒的戰鬥力。
李世民是個人性大師,他摸透了人性,他知道士氣的重要,在當時的條件下,他非常懂得,他沖入敵陣這種效應,對敵軍將帥的心理是毀滅性的打擊,而這種打擊造成的恐懼在戰場上會蔓延,最終部隊癱瘓,投降。
這才是他取得勝利的根本秘訣。
這也是我們在多年以後,重讀他的歷史,發現的秘密。
一切都過去了,一切都不重要了,重要的透過歷史迷霧,是我們怎樣才能發現事實的真相。